全国服务热线:400-0370-440

新闻中心 PRODUCT DISPLAY

黔南蹦跳桥福建宁德廊桥建造世家薪火相传:桥在我们就在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1-09-09 91 次浏览

  时值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召开,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”代表性传承人黄春财称,“希望有生之年能有更多机会建木拱廊桥。”

  木拱廊桥亦称“虹桥”,不要寸钉片铁,只凭椽靠椽、桁嵌桁,衔接严密,结构稳固,以“河上架桥,桥上建廊,以廊护桥,蹦跳桥桥廊一体”的古老独特桥梁样式,被誉为世界桥梁史上的“活化石”。

  地处福建东北部的宁德市,陆域大多是重峦叠嶂、沟壑纵横、溪流交错。当地民俗专家表示,没有桥即没有路,蹦跳桥没有路即没有民生,因此人们发明了这种“高而曲”的特殊桥梁形式,跨越深涧大河,蹦跳桥在群山之间连结起令人赞叹的道路网。

  如今,在宁德的大地上还保留着五十多座存世几十年、蹦跳桥甚至数百年的木拱廊桥,其中的十一座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现年85岁的黄春财,出生于宁德市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的一个造桥世家,祖父黄金书是清末的廊桥工匠。造桥工艺一代传一代,到了他这里,已传了三代人。

  “15岁就跟着父亲跋山涉水,到建瓯市、顺昌县、古田县等福建各地造桥建屋。”1956年,时年20岁的黄春财就“主绳”(指挑大梁的师傅)建造了上圪桥,成为当地廊桥工匠的后起之秀。然而,蹦跳桥此后廊桥建造的机会越来越少,他最后一次造桥是在1969年。

  廊桥技艺一直是口口相传,每一代师傅都是在造桥实践中,蹦跳桥带领徒弟掌握绳墨测绘及脚手架、拱架的计算方法。而黄春财绘制设计图纸的能力,让传承“具现”。“差点失传啦,幸好有一箱图纸。”黄春财说,他学会图纸设计,才将廊桥建造相关资料用图纸保存下来。

  随着木拱廊桥的保护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,黄春财又有了造桥的机会。2005年起,黄春财带着儿子黄闽屏、黄闽辉,在屏南县先后修建了10余座廊桥。

  为进一步传承造桥技艺,黄春财组建了一支约20人的廊桥营造队伍,赴北京录制《中国手艺》纪录片、蹦跳桥参加央视节目,去台湾参加“非遗”展。这个造桥世家还成立了黄氏家族木拱桥技艺传习所,培养了10余名手艺人。

  “现在父亲年龄大了,主要做一些技术指导工作。”黄闽辉告诉记者,近两年自己和哥哥黄闽屏在南平建瓯又建了几座廊桥,蹦跳桥但由于建造木拱廊桥工作环境艰苦、地点偏僻,现在学的人越来越少了,现在只有6名学员在学习这门手艺。

  如今,黄闽屏、黄闽辉都能独立造桥,已分别被评为省级、市级非遗传承人。32岁的孙子黄颖的加入,让黄春财倍感欣慰。他说,蹦跳桥好的东西还是要传承下去,希望将技艺学习完整后,报考建造师资格证。

  在宁德市周宁县礼门乡后垄村的入口,一座重建于1964年,长34.3米、宽4.7米、拱跨30.3米的廊桥,横跨在大峡谷上,离水面19米,两端桥台都建在悬崖上。

  这座廊桥,蹦跳桥是周宁县廊桥建造世家第八代传人张昌智所造。他说,从木拱廊桥的梁上墨书和桥约可知,祖上张新佑等从乾隆三十二年(1757年)建造福建寿宁县鳌阳镇仙宫桥开始,迄今八代人已传承造桥逾250年。

 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,廊桥建设项目稀少,张昌智与族人不得不放弃造桥这项营生技艺,回村当起了农民。蹦跳桥直到2014年,德国雷根斯堡一庄园主想在园中建一座中国木桥,在他人的牵线搭桥下,重拾技艺的张昌智,2015年和两位助手飞抵雷根斯堡,异国造桥。

  从深山村落走到国外,张昌智在德国雷根斯堡建起了一座廊桥,也是国外建成的首座中国木拱廊桥。“我更大的愿望,就是把廊桥技艺一代代传下去,把张氏的名字写在更多桥梁上。桥在,我们就在。”张昌智说。

  目前,提供资金扶持“非遗”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闽浙两省也联手推动木拱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,签署《中国闽浙木拱廊桥保护与申遗联盟协定》。

  “庆幸自己学到了这门手艺,也想将技艺传承下去。”黄闽辉说,只要有想学的,我们都会去教,蹦跳桥福建宁德廊桥建造世家薪火相传:桥在我们就在希望这门技艺不会失传。(吕巧琴 林榕生)